首页/ 渭南机构编制工作交流 / 2021年 / 第四期 / 他山之石 / 正文

天津、山东等地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

来源:渭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2-01-13 15:33

?2019年以来,天津市、山东省、大连市、海阳市等地先行先试,相继开展开发园区“去行政化”改革试点,在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。

?1.天津市改革。2019年2月,天津市发布《关于在滨海新区各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的有关意见》,推行“全员聘任、企业化管理”改革。改革突出主责主业,以精简、高效、大部制为原则,行政事业单位减少了17个,但对经济发展主责主业部门,做到资源给足给够,专业招商部门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2个,增加了1倍,占内设部门总数的34%,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人员比重达到85%。同时,通过改革,鼓励年轻人、精兵强将竞聘招商部门岗位。打破“铁交椅”,确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。取消编制管理和终身制,实行全员聘任制、聘期制,所有人员全部起立,重新竞聘上岗,统一签订合同,聘期三年,干部能上能下、人员能进能出。按照企业化模式选人用人,打破固有身份、年龄、资历等条条框框,符合条件干部一视同仁、择优聘任。全面强化绩效考核,实现工资收入能升能降。根据绩效,拉开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,以岗定薪、薪随岗变,风险与机遇对等、待遇与责任匹配。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,使收入向业绩突出者倾斜,工作业绩好不好、效果强不强,将迅速、直接地反映在薪酬水平上,进而反映在干部选拔任用、后备干部培养上。

?2.山东省改革。2019年7月,山东省发布《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开发区层面推行“管委会+公司”模式,开发区党工委、管委会作为所在地党委、政府派出机构,不明确机构规格,依法依规行使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。功能单一、主导产业突出的开发区,可以实行公司化管理或探索法定机构编制管理模式。开发区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职能由所在地政府负责,取消对开发区社会管理方面的考核,剥离开发运营职能,交由市场承担。打破行政事业、编内编外身份界限,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。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前提下,授权下放开发区设置、调整内设机构的权限。理顺开发区与乡镇(街道)的关系,原则上开发区不代管乡镇(街道)。对于跨行政区域且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开发区,可代管乡镇(街道),但从严审批。

?3.大连市改革。大连市发布《关于深化园区改革的方案》,明确了优化整合管理机构、科学编制发展规划、完善管理体制、创新运营模式的实施路径。优化整合,建立统一管理机构,实现统一管理,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、整合、撤销,开发区管理机构由43个调整为16个,精简比例达63%。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,明确各类开发区发展方向,推动各区域开发区协调发展。推行企业化管理改革试点,试点开发区管委会不再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,取消编制管理,实行全员聘任,实现干部能上能下、员工能进能出、工资能升能降,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。推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,打破“铁饭碗”,除党委书记、纪委书记实行任命制外,其他人员均实行聘任制,选择进入开发区工作的人员不再保留原有身份,打通开发区工作人员交流任职行政事业单位渠道。以绩效为导向,推行薪酬制度改革,按照优绩优酬原则,领导班子实行年薪制,工作人员依据岗位考核结果进行自主分配。

?4.海阳市改革。山东省海阳市推进管理机制、用人机制、保障机制改革,大力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。建立差异化评价机制,对3年内体制分成的开发区税收增量部分按30%比例返还,土地出让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返还,实行市场化运作、公司化运营,薪酬总量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。建立市场化参与机制,培育开发运营市场主体,对园区内较大规模闲置资产进行收回利用,推进毛衫创新园、医疗器械双创园和云创智能科技园等“区中园”开展企业管理运营试点。改革用人机制,创新建立全员竞聘模式,所有岗位面向全市公开招聘,让全市干部与管委会干部在同一“起跑线”出发,通过资格审查、报名公示、结构化面试等程序,34名竞聘人员脱颖而出,为园区补充了新鲜血液。出台《岗位聘任人员末位淘汰管理办法》,年淘汰率不低于3%。出台专门文件,鼓励企业发挥育才聚才和创新驱动主体作用,先后引进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各类人才12名。